彩神

泸定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08978038/2021-00739
  • 发文字号:〔〕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14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系列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始终坚持向执行落实要进度,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依法行政要保障,出台了重点工作推进“三方案一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倒排任务时间,倒逼工作推进,年度政府重点工作启动和完成150项,基础设施加力提升,法治环境渐入良序,生态保护成为共识,自身建设持续深化。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同比(下同)增1.4%,差目标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8亿元,增41.2%,超目标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亿元,增27.8%,超目标2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30元,增5.34%,目标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3元,增9.94%,超目标0.9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7.5元,增14%,足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聚力开展精准扶贫。围绕“三年全面脱贫,五年率先小康目标,启动编制了“1 10精准扶贫规划。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精准识别全县44个贫困村、2804户贫困户、9399名贫困群众;启动了“五大扶贫工程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年脱贫2290人持续推进高半山扶贫攻坚,整合涉农资金4.12亿元,开展13个重点新村4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完成25个新村聚居点打造;统筹推动“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带动高半山农民人均增收1340元,实现易地扶贫搬迁500人。继续做好两资、以工代赈和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在广东省江门市建立泸定特色农产品展示区、集散输送基地
整合力量加速推进移民安置。泸定电站移民安置房主体建设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各安置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工作有序推进。大岗山电站得妥、繁荣集镇安置点完成97.8%的房建任务。硬梁包电站“先移民、后建设”安置规划已启动。
灾后重建年度目标顺利完成。“4.20”灾后重建综合补助类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99%、81%;全面完成15900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2475户农村居民住房重建;12个新村聚居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机结合、整合推进。“11.22”灾后重建项目开工建设40个,完成6246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县城区主干道改造、牛背山大桥等项目顺利推进。
绿色农业稳步发展。着力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特色效益农业,新发展高产核桃11000亩、优质魔芋1000亩、特色水果4000亩。巩固提升蔬菜基地30000亩,发展食用菌500亩;年末牲畜存栏9.4万头(只、匹),出栏8.3万头(只、匹),出栏率89%;“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4870公顷;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
工业经济克难前行。整合推进泸定桥水泥、山盛水泥并购重组,增强综合竞争力。启动50万吨超精细石膏深加工二期项目。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风能开发测速启动前期。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降8.4%,完成目标任务的82.2%。
旅游产业稳中向好。“三馆”建设如期完成,成功举办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纪念活动。挂牌成立2个旅游服务中心;建成旅游综合服务站1座、公厕3所。牛背山景区开发招商引资成功签约;泸定桥景区创AAAA工作有序推进。全年累计接待旅客7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66%和85.71%。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化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90%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目标,全州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泸召开。实施“水电惠民两年专项行动”、“广电惠民工程”,2.15万人安全饮水得到保障,7590人用电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城区用电线路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98%。进一步解决新城建设难题,依法终止与“三一”公司合同,加快清算,清除新城建设障碍。整合资金1.3亿元,有序实施“旧城提档升级工程”,加力推进城市主干道“黑化”工程。完成年度829户棚改任务;建成城市规划展览馆。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启动二郎山寄宿制学校等23个教育类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继续实施卫生十年行动计划”,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成,县民族医院主体完工,冷碛镇中心卫生院完成整体搬迁,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启动因国家建设被征地农民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尽力消除保障盲区。在全州率先成立建设领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流动仲裁庭;社会慈善、关心下一代、档案、气象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成立冷碛专职消防队,全力确保社会安宁和谐。
各位代表!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泸定电站移民安置、泸定桥景区创AAAA、城区农贸市场改建没有达到预期。分析原因,客观上受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影响,投资方向和消费需求变化,支撑不足。主观上是年初对工作研判不精,形势判断不准,工作过程中主动思谋、积极应对不够,发展环境、组织协调保障不到位所致。对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检讨并郑重道歉。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允许再拖下去,必须切实加以解决,以新形象迎接“十三五”。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自加压力,力克时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泸定县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城乡差距缩小最明、民生改善实惠最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专注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做到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十强县等殊荣。
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十二五”期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83亿元,是“十一五”期的2.4倍,年均增幅15.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实现8.17亿元,是“十一五”期的2.1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9亿元、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8%、6.5%。
发展动力得到新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5亿元,超规划目标25亿元,是“十一五”期的2.46倍。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8.6亿元,是“十一五”期的3.5倍。旅游产业蓄势待发,“十二五”期累计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较“十一五”期分别增长10%、99.9%。物流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现已有13家物流企业、6家快递公司落户泸定,产业形态日趋完善。
居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十一五”期末比增加9053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州平均水平1744.5元,与“十一五”期末比增加6100.5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7.5亿元,是“十一五”期的2.3倍。城乡危旧房改造完成1497户,藏区新居改造554户,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我们持续攻坚,城乡基础明显改善。坚持一年重点解决一项民生问题的思路,县政府连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整合投入资金8.5亿元,全力保障交通、水利、电网、广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入资金2.7亿元,实施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行动,新(改、扩)建通村通达道路350公里、通畅道路370公里、入户硬化路360公里,87个村告别不通公路历史,“三议一承诺”模式得到省州认可并广泛推广。协调推进雅康高速公路建设,保障S217线改扩建、S434线泸定段改建工程快速推进,积极做好川藏铁路前期工作。
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大步改善。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实施水利攻坚年和电力体制改革年、“水电惠民”两年专项行动等,水资源利用系数从2010年的0.3提高至0.72,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提高到69%;顺河堰水利工程完成工程总量的57%;85个村渠系管网得到改善,保障4.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8个乡镇34个村组1.43万名群众用电难、用电不安全等问题得以解决。
信息化建设纵深推进。致力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了广电惠民、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等工程,依托“宽带中国”行动,深度融合广电、移动、电信网络资源,累计解决4个乡镇、2500户群众州县节目收视难的问题;高半山、河谷地带州县广播电视信号综合覆盖率达46%。同时,电子商务兴盛蓬勃,网络消费正在成为热点。
五年来,我们注重转型,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立足县情实际,着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农业工作率先发展。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实施高半山“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展农业林业特色产业面积17万亩,其中,高产核桃5.5万亩、优质魔芋1.5万亩、特色水果1.9万亩,蔬菜、经济林木等8.1万亩。累计建成1个省级、6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粮食总产量达1.8万吨。培育农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197个,是“十一五”期的10倍。两次获得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一次获得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表彰,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林业强县
工业经济稳步前进。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投产运行,水电行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积极争取硬梁包电站核准。建成冷碛农产品加工园区,累计完成产值2000万元,外贸创汇260万美元;建成金珠制药中藏药园区;引进大成矿业等企业,努力培育新的增长极。
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环成都三小时旅游经济圈为远期定位,完善升级旅游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旅游品味。7家餐饮企业和个体户荣获“最康巴”特色名店称号。制定并广域宣传旅游形象LOGO,为泸定旅游烙上文化印记。新建、改建12个乡村农家乐;成功举办了5届红樱桃节,乡村旅游活力初显。
五年来,我们强化投入,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坚持项目带动、政策支撑、靶向发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优先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实施21个校园标准化建设,新建贡嘎山寄宿制学校、9所乡镇幼儿园,完成3所学校智慧教育中心建设,教育资源城乡布局更加优化,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大力实施教育惠民、教育基础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基础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超过国家标准。
健全全民共享的卫生体系。累计投入资金3200万元,完成4个乡镇卫生院、9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县疾控中心在全州率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累计让利群众408万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1.7%,较2010年末增长27个百分点。高度重视计生工作,在全州率先全面兑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补助金。
科技文化繁荣发展。深度挖掘泸定本土文化,编辑出版了《泸定桥300年大事记》《泸定民俗资源调查报告》等文化丛书;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开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12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岚安刺绣、冷碛花花等5项文化产品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科技应用推广和宣传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给力民生,基础保障有序推进。坚持民生为本,切实改善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灾后重建在创新中扎实推进。创新开展政府购买农房重建技术监理服务、重建农户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农房重建贴息贷款以及政府兜底帮助受灾五保户特困户重建家园等做法,得到社会好评并在全州推广。“4.20”灾后重建工作任务基本完成。“11.22”灾后重建项目按照省州下达目标有序推进,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做法得到省州高度肯定,总投资3850万元的市政道路恢复重建等7个总承包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水电移民在艰难中有序推进。立足维护移民群众利益,先后成功解决移民安置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完善、后扶产业等问题1200余件次。泸定电站94.3%移民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365户移民搬迁入住,806户房建完成初步验收;永久安置520户;完成4106人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占总数的87%,生产安置土地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大岗山电站基本完成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土地复垦完成总工程量的95%;S211线、电力、通讯等专项设施复建和红花岗对外连接道路工程如期完成。硬梁包电站专业项目迁复建有序开展。
社会保障在提质中不断优化。冷碛、田坝敬老院及泸桥镇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580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41人,城乡失业、失地无业农民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62人,分别较“十一五”期增长53.8%、52.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城乡低保惠及城镇“三无”、农村“五保”等特殊人群11万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覆盖率达52%。
五年来,我们建管并重,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强化舆论引导,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综合治理。
建章立制推动落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强化执法监察。建立机动车主要染污物减排台账。搭建社会监督平台,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累计办理环境投诉48。全面实施监测预警、避险搬迁、应急建设、灾害治理等机制,有效提升了生态防灾减灾能力。
生态保护效果明显。主城区“六参数”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投入使用,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6.4%;完成城区和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调整和监管工作;全面落实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认真落实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国省道绿化美化工程、城市园林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巩固了6.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有效管护森林197万亩。
城乡环境整治有序。重拳整治城区乱停乱放、乱设摊点等“六乱”现象,城乡违规搭建治理工作及时启动、有序开展;“三厂一区”棚改有序推进。成功创建19个州级生态村,冷碛镇被列为州级重点示范镇;完成岚安民居风貌改造。
五年来,我们依法治理,社会大局安全和谐。加强法制宣传,坚持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科学健全治理体系。
强化宣传引导浓厚法治氛围。以“六五”普法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全民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氛围进一步浓厚。群众依法解决各类民商事案件1580件,自愿办理公证事项1300余件,申请办理法律援助和进行法律咨询人数达3000余人次,分别超“五五”普法期间48%、57%、62%。青少年盗窃、抢劫等侵财案件较“五五”普法期间减少40%。引导群众合理反映诉求,群众来信来访件次、人次分别较“十一五”同期下降46%、51%。
健全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理。落实基层组织公共服务运行经费2420万元,为130个基层组织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全州率先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社会管理网格化顺利推动,有序推进“一标三实”和流动人员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建立2个群团工作站开展便民服务;泸桥镇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大力加强专项整治,成功查处、侦破一系列治安、刑事案件,在全州率先完成非法改拼装大中型货车集中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工作,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推进专项整治维护社会安全。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打非治违”、“六打六治”等专项活动成效显著,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40起,有效避免经济损失1100万元,安全生产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总量分别较“十一五”期实现“双下降”。投入资金350万元,整治安全隐患986项,建成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7个;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包虫病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消防安全、护林防火、防汛抗旱、食品药品监督等各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指数。
五年来,我们主动加压,自身建设不断深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建制度、强执行、重规范、促廉政。
探索改革扩大开放。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权力制度改革,192项行政许可事项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建立分领域、分行业同质同类资金整合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风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强化区域合作,与石棉、天全、荥经、汉源等县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和依法治理。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县校”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拓宽县校合作领域。
纵深推进民主法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843件、政协委员提案546件,满意率分别为98.3%、100%。坚持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建立健全重大问题专家咨询、社会公示、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听证等机制,推行政府重要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参与机制,推进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坚守廉洁从政底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建立执行力问责公开检讨、定期汇报、限时办结等制度,全域接受监督。推进预决算公开,亮晒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账单;推行公务卡结算,厉行节俭。强化审计监督,确保公共资金效益和安全,以财政审计、重大民生项目审计、村级财务审计等为重点,实施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审减资金2400万元。扎实推进监察工作,实行“三色卡”预警机制;通报批评单位64个(次)、干部49人,提醒谈话61人次,诫勉谈话38人次,政纪处分23人。持续转变“会风、文风”,以县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总量较“十一五”同期分别减少18%、11%。务实廉政的氛围更加浓厚,2015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在全省测评排位上升46位。
此外,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三次经济普查、文物普查顺利完成,保密、邮政、气象、水文、人防、地方志、档案、侨务、外事、妇女、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五年的发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坚持解放思想,务实进取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法宝;坚持扭住中心,保持定力是促进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弘扬正能量,团结奋斗是促进发展的强大支撑;坚持依法办事,维护公平正义是促进发展的基本保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过程充满艰辛。五年的奋斗前行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凝聚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工商联、援泸干部、驻泸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泸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贫困面广、量多、程度深,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是最大县情;经济底子增长点不多、后劲乏力,产业层次低、不强,产业升级仍然困难是最大短板;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土地资源短缺,要素保障困难,招商环境仍然不佳是最大制约;群众“上好学、就好医”问题依然,持续增收渠道不多,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公共服务不平衡,民生改善工作仍然艰巨是最大问题;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是最大隐患;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尚未得到根治,执行落实不力,不良作风问题仍然突出是最大障碍。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切实加力整改。
“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梦”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规划发展蓝图意义重大。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面临的经济下行、转型迟缓的发展压力不会改变,面临的供需调和、供给驱动的发展形态不会改变,拥有的资源禀赋、后发优势的发展基础不会改变。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国家、省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广东对口帮扶的开展,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飞机 ”、“互联网 ”战略深入推进等重大机遇,都将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泸定来讲,我们处于甘孜梯度发展的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有自然、气候优势,也有较好发展基础,随着雅康高速公路、川藏铁路雅康段的建成,海螺沟AAAAA景区、泸定桥AAAA景区创建和牛背山景区成功开发,宜人气候、艳丽阳光、秀美村寨、独有景区,都将成为“十三五”期我们发展的优势。综合判断,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否则,我们必将在改革发展中丧失先机。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完成了《泸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泸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州重大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率先脱贫、同步小康”这一核心任务,紧抓脱贫奔康和转型发展两个关键,抓好“建生态、提基础,调结构、统城乡,强管理、抓法治”三大重点,实施脱贫奔康、产业提升、基础提升、城乡提升、生态立县、人才兴县、依法治县“七大战略”,加快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确保在全州率先脱贫,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14∶42∶44。城乡统筹发展更趋平衡,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依法治理迈上新台阶,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理念不动摇更加注重内生增长、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共享发展,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第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实施脱贫奔康战略,按照三年率先脱贫、五年同步小康要求,确保到2018年,顺利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做好大中型水电站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千方百计拓宽人民增收渠道。更加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福利事业,健全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鼓励创作文艺作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构建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新格局。按照“中轴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实现西部旅游经济区、大渡河河谷经济区、大渡河东岸山地综合经济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奋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以新城开发为抓手,以新村建设为支撑,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庄,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建立康养产业体系,推动康养设施集群、规模发展;积极推进康定、泸定、海螺沟同城发展。区分乡镇综合型、旅游型、工贸型、农贸型等功能,实现功能互补、统筹发展、平衡发展、共同奔康。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基础提升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抢抓全州交通先行重大机遇,加快县际干线通道建设,建设康藏与内地交通次中心积极协调推进雅康高速、泸石高速、川藏铁路雅康段建设;加快县域道路升级改造,围绕产业发展建道路,全面构建县域内部、通村户交通网络;完善交通站点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站点和配套服务的公共客运场站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顺河堰等骨干水利工程及渠系配套建设;统筹流域防洪减灾,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直供电试点进程,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围绕数字泸定、智慧泸定建设目标,建立健全大数据服务和云计算平台;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结合。
第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强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坚持强农优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富民惠民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一带两山四基地六产业”为核心,围绕脱贫奔康、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和“成片成带成规模”目标,优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康东农特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工业结构,积极支持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电力营销,加快硬梁包电站建设进度,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逐步形成风、水、光、气”互补能源开发新格局;优化发展建材产业、适度发展冶炼产业、加快发展中藏药加工业和民族旅游商品加工业紧紧抓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围绕打造国际山地休闲度假康养目的地目标,深挖红 绿旅游资源,抓好一桥两镇三山一环线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建设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四季旅游市场,全面打造“修身养性就到泸定”新品牌,进一步构建“红城绿谷”全域旅游发展新局。
第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围绕主体功能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推动农、林、牧、旅协同发展,推进绿色经济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实施一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逐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加强重点流域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优美人居环境。
第六,整体提升社会事业服务能力。围绕打造服务全州教育高地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全力协调推进四川民族学院南迁工作,完善教育体系;巩固两基成果,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五化”建设,不断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实施工程,推进教师县管校用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围绕打造服务全州卫生高地目标,推进健康泸定2020行动,实施县级医疗机构提标升级、乡村医疗能力提升等行动,改善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探索民办医疗机构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扩大公共卫生防控覆盖面居民健康卫生资源、卫生均等化、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第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积极开展“四大创新工程”。建立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加工、民间手工艺创新服务机构。深化经济体制、财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引人才,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加大县校合作、对口支援、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建设开放泸定。
第八,稳步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实施依法治县战略,稳步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完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深化全民学法意识,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建立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情报信息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强依法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维护社会法治良序。深入推进军地“双拥”共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促进民族交融,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州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行法治、创和谐,突出脱贫奔康、水电移民、产业提升、城乡提升四大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奋力推动“率先脱贫、同步小康”进程。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力争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一、推动精准脱贫奔康
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定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行动计划和10个专项扶贫方案年度计划,出台金融扶贫规划,细化10个专项方案,全力确保完成年内15个贫困村“摘帽”,2929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任务。按照脱贫规划,查漏补缺,精准发力,重点抓好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同步全面小康,增强群众增收能力,逐村规划,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和整村推进;立足增强脱贫奔康能力,重点抓好教育等工作,确保贫困村适龄儿童100%入学。以新村扶贫为契机,抓好138户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房屋改造建设。规范完善“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建好四级贫困数据库。探索设立专项调度基金,健全考核验收流程,将扶贫攻坚纳入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倒逼工作推进。
二、加快移民安置进程
泸定电站移民工作要下决心解决超期、超范围过渡问题,5月底之前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入住、生产人口界定和土地分配工作;大岗山电站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移民安置房风貌、水电路、管网铺设、绿化、房屋内部装修装饰等工程建设,完成第一批移民群众入住,年底基本完成所有移民安居任务;硬梁包电站启动移民安置房代建工程,年内启动企事业单位一次性补偿工作。
围绕“产业发展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配套”的库区移民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目标,加强移民群众农技、旅游从业等技能培训,提升移民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不断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生产安置区土地整理工程;有序推进有土安置土地分配工作;配套建设4个移民新村活动中心;启动建设烹坝中心幼儿园、伞岗坪幼儿园、繁荣幼儿园;启动垃圾处理场、综合林场加油站、加郡加油站、大渡河茧业有限公司复建工作。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强力发展农业。继续推进高半山农业“三个五万亩”建设,新发展高产核桃11000亩、优质魔芋2000亩、特色水果7800亩;建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11000亩,低质低效园改造8000亩,发展优质蔬菜45000亩,扩产羊肚菌1500亩。培育壮大农业专合组织20个、家庭农场3个。围绕“新村建设、产业集群”两大重点和“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目标,逐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防范市场风险综合能力,提档升级8个成熟农业基地,建成1个现代农旅结合示范园,全力创建现代农业重点县。
优化发展工业。加快硬梁包电站建设;建成湾东河二级电站并投产运行。争取支持,着力解决金珠制药厂“僵尸企业”问题。推进50万吨超精细石膏深加工二期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启动风能开发测速,强化农村沼气开发。加快核桃油、花椒油等油料加工厂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项目储备和推介,力争引进2家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4.9%。
做大发展旅游业。主动融入全州两环一带”全域旅游规划,深度发红色主题、绿色观光、乡村度假等旅游资源,启动“修身养性就到泸定”品牌建设推介工作,深度宣传和打造“红城绿谷”旅游名片。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5家,办好第六届红樱桃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带动农村群众人均增收500元。完成泸定桥AAAA景创建工作;加快打造海螺沟之门,启动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两个库区旅游规划工作;牛背山旅游开发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优化岚安旅游开发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旅游干线综合服务站、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功能设施建设。
蓄势发展服务业。立足泸定气候、资源、环境优势,致力打造川渝藏区核心康养基地,编制泸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建设特色藏医药康复保健服务区和藏药浴服务中心,做好田坝-杵坭-德威康养产业示范区建设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全省民办公助建设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试点项目,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市场体系和物流业建设,编制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成城南城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建城区屠宰场、冷碛综合农贸市场及气调保鲜库项目;力争吸引1家高端快递公司落户泸定。创新发展金融服务,启动金融支持扶贫政策工作,积极引进和发展地方性融资担保企业,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
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
坚持规划先行。年内完成老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老城区风貌规划及局部城市设计、城市店招店牌规划设计工作;启动得妥乡、兴隆镇规划和得妥金光村、杵坭金鸡坝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法定原则,严格项目准入,严禁随意调整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依照规划编制出台城市建设“导则”,规范城区建筑风貌,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加快推进集镇建设,加快冷碛州级示范城镇建设,积极推动得妥、烹坝撤乡建镇和泸桥镇街道办事处申报工作。
依法除违治乱。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有文化、出品位”的要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推进“一河两线”专项整治工作,出台农房建设“一本通”,严格执行农村房屋建设“双审双控”,重拳依法顶格查处非法占用国有土地搭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完成国省干线公路绿化美化48公里。启动县城区河西街、泸园步游道提升工程。完成长征大道升级改造城区重要交通节点标识标线等设施设置工作。加快推进泸定皮革厂、安乐坝机械厂、居民点片区棚改和藏区新居建设。启动税干校片区开发工作。开展城市“五化”改造,完成城区主街道景观风貌塑造和泸园、石龙过江绿地公园升级改造。加强绿化、环卫、综合执法“三支队伍”建设,规范城市管理,依法整治城市“六乱”现象,争创省级卫生城市
逐步完善配套。PPP新模式完成新城基础设施招商并启动建设,启动四川民院南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争完成大坝安置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上田坝、杵坝安置点建设。完成老城区街道“黑化”和泸园大桥建设;完成城区农贸市场改建工程,启动城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冷碛老街、银杏大道、牛背山大桥建设,启动新街道改造工程有序试点启动通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加快农村公路站点建设,向杵坭、德威延伸公交车营运范围;实施得妥集镇和烹坝集镇设施配套升级工程。
五、聚力发展社会事业
实施教育振兴计划。落实15年免费教育,整合资金9000万元,启动城区第二幼儿园等18个教育类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泸定四中,启动泸定中学扩容改建工作,加快推进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小学建设,完成5所农村小学升级改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康巴网校,实现乡中心及以上学校“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推进“双语”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县级综合医院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卫生“三大行动”,实施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资源城乡共享、均衡发展。加大重大疾病防治力度,强力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启动实施“关爱农村母亲行动计划”,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切实加强计划生育管理。
兴盛繁荣文化产业。加快智慧泸定建设,推进“广电惠民”工程,推动州县广播电视节目向“户户通”拓展,年内实现州县节目覆盖率达90%以上。启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创建国家三级馆工作;继续加强革命和历史文物征管;完成岚安革命老区遗址修缮工程;积极梳理上报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建成县级数字电影放映院,丰富群众精神家园。
六、全力改善民计民生
持续做好民生大事。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实施农村房屋加固改造工程;完成318套保障性住房、408套安心工程分配入住和100套干部职工周转住房建设工程;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有关工作;探索村组干部社会保障工作新路子。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推进“水电惠民”两年专项行动,推进顺河堰水利工程,争取顺河堰渠系配套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城网改造工程,改造10条高压线路,新建75公里10KV输电线路,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实施13个村通畅工程95公里,建设桥梁5座,入户路30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围绕精准扶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农村公路,打通断头路、提升通村路、建设产业路,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全力协调雅康高速等出州通道建设,推进雅康高速连接线入城段公路建设。积极对接川藏铁路雅康段项目。
打好灾后重建收官战。全面完成“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完善档案资料管理,迎接国、省、州检查验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式、拉网式排查和风险评估。完成“11.22”康定地震灾后重建城乡住房维修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全面推进城区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完善相关内业资料,完成90%以上重建项目任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因国家建设被征地农民超龄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推进社保业务向乡村延伸,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2.5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全面清理整顿并严格管理城乡低保,确保“应保尽保、尽保应保、应退尽退”;整合利用好慈善、红会、残联以及社会力量,建立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建成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全力帮扶困难群众。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组建劳务公司,推进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建立就业动态数据库,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协调仲裁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发护林防火、消防联防等公益性岗位80个;抓好贫困群众就业工作,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布局,坚定不移实施大渡河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战略,推进绿色经济和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企业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环境属地监管责任。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省州审批程序;加强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城区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现场环境监测、县城区环境空气“六参数”自动监测。
实施生态建设保护。争取启动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库区省级湿地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天保、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加快河西旅游快速通道绿化美化、干热干旱河谷造林等生态工程,推进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4.7%。严格依法管理,坚决制止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物植物。推进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持续推进生态保护机制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八、全面加强依法治理
弘扬民主法治。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
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行政执法主体管理;正式运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健全行政执法投诉网络、行政审批业务软件系统,全域接受监督。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加速并联审批,改进“一站式”服务。
强化社会治理。加快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组建专业巡逻队伍、群防群治队伍,完成天网工程二期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侵财犯罪、两抢两盗、黄赌毒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利用“县长信箱”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加快建立预防和化解违法上访联动机制,认真执行国家、省州涉访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和取证等意见,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促进信访工作走上法治良序轨道。坚持重拳打击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非法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
保持安全局势总体稳定。以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摘帽”为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九项制度”,全力抓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危化品与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省、州下达指标以内。全面建成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整体水平。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拓展改革深度和开放广度。积极推动落地移民安置房屋确权颁证、深化土地使用流转、规模集约化经营、加快泸定桥AAAA景区创建推进旅游全域化、推进乡村治理依法治县等改革事项。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三定”方案,理顺职责关系。加强财经管理,坚持“全口径”预算,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完善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和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巩固“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成果。深化与周边县区域合作,积极开展与广东对口援建合作、与涉农涉旅高校校县合作。
推行政务服务公开。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继续执行重大项目分工方案、督查方案、宣传方案、会商机制“三方案一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评议、政务信息公开、重要事项定点公示、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四项制度”,着力抓好政府决策、政策解读、政务活动、办事程序、“三公”经费、工作进度“六项公开”。
倡导廉洁从政风尚。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进一步精文减会,提高干部办事效率。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健全完善惩防体系,抓好廉政风险防范,“零容忍”惩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发挥审计监察作用,纵深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强化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完善常态常效督查机制,深化政府系统“严纪律、转作风、抓落实”专项行动成果,常态高压整治“庸懒散浮拖”行为,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巩固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
各位代表!东风浩荡满眼春,全面小康征程急同步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脱贫奔康的目标已经确定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更加昂扬奋进的斗志、更加团结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拼搏进取,为全面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而努力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