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泸定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08978038/2021-00899
  • 发文字号:〔〕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26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3日 在泸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泸定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同志提出意见。

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系列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指引,按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要求,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确立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7亿元,同比增3.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7亿元,增28.4%,完成138.4%;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7亿元,增30.9%,完成1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17元,增5%,完成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1元,增8.9%,完成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降4.6%,完成100%我们重点了以下工作。

“三大攻坚”成效斐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聚焦“三落实”“四不摘”,完成各类问题整改417个;整合涉农资金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49个;开展预警监测帮扶行动,限时对标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圆满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省级脱贫攻坚成效实地交叉考核;贡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获“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记大功”奖励。加快推进移民安置,泸定电站实现404人生产用地分配,分配率100%,搬迁安置率99.7%;大岗山电站完成856户集中安置,安置率100%,“雨大路”工程全面复工,得妥镇原繁荣村原住居民移民土地划分顺利完成;硬梁包电站完成分散安置209681人,265户签订集中安置“双协议”,签订率98.5%;店子安置点移民房屋顺利分配,扯索坝和二里坝移民安置点建设稳步推进,通讯和输电线路完成迁改,垃圾处理复建工程竣工运行。深入开展社会治理,泸桥镇社区戒毒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侦破九类涉恶案件5起,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收官战七五”普法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州级检查验收;冷碛镇团结村获评“全省‘七五’普法特色亮点点位”。冷碛镇派出所跻身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岚安司法所被命名为“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司法所”。

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强化新型主体培育,培育农民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23个,培育2个省级、12个州级示范农民合作社。扎实开展生猪稳产保供,严防非洲猪瘟,“新希望”生猪养殖基地启动建设,各类牲畜出栏7.1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4500吨;“泸定仙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坚持“工业挑大梁”,65家工业企业全面达产运行,湾东河二级电站建成投产,硬梁包水电站加快建设,2家云存储云计算项目落户泸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1亿元,同比增12.1%。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加入“大渡河风景道”产业联盟、“大贡嘎”文旅发展联盟,与广东台山签订《文旅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海子山居”“天下·和平”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泸定桥创5A、坭樱桃谷4A加快推进;泸定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项目(一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项目(一期)建成投入使用;牛背山景区开发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5亿元;全州首个文旅驿站在泸揭幕开业;成功举办“第十届红樱桃节”“首届秋果采摘节”,四季旅游活动更加丰富;新培育21户民宿达标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3亿元;成功纳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入选全省首批研学旅游主题十大路线并跻身首批全域研学试点区县,荣获“2020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康养旅游目的地”奖。组织开展“赶集惠民行”“悦生活”等扶贫促销活动,“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全域创建加速推进,“个私”协会正式成立。新培育2家限额以上商贸单位,5家企业获得州级优秀服务业企业表彰。

城乡建设统筹并进。加快城区骨架路网联通,实施船头、安乐坝、遵义路沿线等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半岛滨河路竣工通行,雅康高速荣获“20202021年度(第一批)李春奖”,连接线二期工程进场施工。德威、加郡联合客运中心启动建设。完成13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31公里危险路段隐患治理,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荥泸路泸定段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泸石高速、川藏铁路泸定段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泸桥镇第二水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3万群众用上安全水,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治理城区病险河堤4处,交警队、“一品苑”段防洪堤以及磨子沟防洪治理工程完工验收,新建堤防2.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实施发旺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新增城镇建设可使用挂钩周转指标10.3公顷。大坝原住民安置房(一期)完成分配,“一纵、一横、一点”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新城开发步入实质性阶段。

对外协作释放活力。深化与广东江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都蒲江省内对口帮扶以及民建四川省委机关、省委台办等的联系,落实帮扶项目29个、帮扶资金2784万元,“粤菜师傅”等劳务协作技能培训成效明显。巩固和深化“一个部门统揽、业务部门跟进”的招商模式,签约企业6个,全州首家医疗器械企业、牛背山“莫忘山谷”等项目落地实施,“红色泸定走进羊城”专题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

生态质量不断提升。强化环境三级网格监管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大气、水符合国定标准,空气综合质量长期位列全省前茅。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22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建成3个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登记排污企业61整治销号17个水源地环境问题。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15个村、1780户户用卫生厕所。新增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成功打造“长河云端·海子山居“醉美樱桃谷、幸福桃花渡”等5张名片,4个村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考核位列全州第一。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实施12个教育类项目建设,泸桥镇第二幼儿园、得妥镇繁荣幼儿园建成并实现开园招生,完成得妥小学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和贡嘎山片区寄宿制小学、杵坭小学、兴隆小学维修改造;教育系统“县管校聘”模式在全州率先落实,26名兼职督学分片开展工作。开展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签订“托管”协议,医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现全县“零感染”目标;有序完善疾控防疫和核酸检测调试安装,防疫检测能力全面加强。省30件民生实事、州24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积极开展就业扶贫,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1936人;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被授予“全省人社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强化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轻骑兵”前突小分队和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组建完成实施地震预警台站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扎实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建立“四张清单”,整治问题177个,整治率达93.2%;全面落实“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机制及“十户联保”等措施,实现全县“零火情、零伤亡”目标

各位代表!对照年度工作目标,新城开发、牛背山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没有达到预期。分析原因,客观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影响,投资方向和消费需求变化,支撑不足,主观上是年初对工作研判不精,形势判断不准,工作过程中主动思谋、积极应对不够,发展环境、组织协调保障不到位所致。对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深表歉意。这些问题,我们绝不允许再拖下去,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我们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既经历了快速增、飞跃发展的上升期,也经历了矛盾凸显、压力陡增的困难期。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抢抓机遇、持续求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泸定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持续用恒心抓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做到经济换挡不失速、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综合实力显著攀升。“十三五”期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131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5倍,年均增5.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实现10.1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2倍。2020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7.9亿元、34.2亿元,年均分别增8.3%、18.0%。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5亿元,超规划目标5亿元,是“十二五”期的1.1倍。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1.4亿元。物流产业蓬勃发展,24家快递、物流经营主体落户泸定,产业形态日趋完善。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十二五”期末比增1063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州平均水平794元,与“十二五”期末比增576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6.5亿元,是“十二五”期的2.1倍。

五年来,我们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攻坚任务强力推进。坚持把打好脱贫攻坚、移民安置、社会治理“三大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责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脱贫攻坚全战全胜。对标“一超六有”“一低五有”“一低三有”退出标准,打出脱贫攻坚“3+10+N”组合拳,推行“金融+”“基础+”“农业+”“旅游+”“民生+”“社会+”精准扶贫模式,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0.2亿元,实施脱贫项目1003个,累计减贫3042户、10503人,44个贫困村全面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5.6%降至0,以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99.16的优异成绩,高标准、高质量退出国定贫困县,成为全州首个“摘帽”贫困县,荣获全省2017年“摘帽”工作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12个省级、79个州级、101个县级“四好村”以及72个幸福美丽新村。

移民安置群策群力。按照“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总基调,抓实抓细移民安置点房屋、土地、销号、管理“四大问题”,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实现“形象收官”,硬梁包水电站建设加快推进,稳妥推进各安置点房屋分配、消缺,移民群众顺利安居入住。进一步转变移民群众发展观念,累计开展库区劳动力转移培训3300人次,提升就业创业技能;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引导培育烹坝沫水乡居等3个民宿协会,咱里旅游民宿公司、指间藏花藏绣合作社等多个经营实体投入运营,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社会治理有力有序。“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法律七进”活动成效明显,全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不断夯实职能治理基础,“天网”、雪亮工程提前完成建设任务。大力弘扬“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行“一村(居)一警(辅)一网格员一法律顾问”制度,社会治理服务实现全覆盖。冷碛镇杵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3个司法所被授予“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荣誉称号。提升民宗事务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得妥镇发旺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被列入“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功入围全国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候选名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九类涉恶案件18件,打掉恶势力团伙1个,县公安局被授予“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县级公安机关”等荣誉称号。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民居消防等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一般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67%、80%,人民安全指数不断上升。

五年来,我们持续扩投资优环境,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开放招商、对口支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拉动经济平稳增长。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工作理念,坚持周会商、月通报、季奖惩、年考核机制,以扩大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29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53个省州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最短缩减至3个工作日。

开放招商取得突破。制发招商引资“1+3”优惠政策,成功签约24个项目,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超级工程旅游景区等7个项目落地实施,牛背山景区开发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连年递增,累计达46.1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对口支援成效明显。蒲江县累计对口帮扶资金2666万元,完成支援类项目127个;“贡嘎中蜂”养殖扶贫事例被编入四川省《绣花功夫》对口帮扶藏区脱贫攻坚案例;借助蒲江平台,参与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等大型节会,“雪域紫雅”精品手工茶等产品成功亮相成都市第七届农博会;双方互访交流成为常态,蒲泸“互补型、跨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广东江门援助资金2.3亿元,援建项目21个;举办东西部扶贫协作现场招聘会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建成1个“粤菜师傅”实训基地及3个“研学站”;扶贫产品“五进”平台搭建完成,羊肚菌、“泸定皇菊”等特色农产品上线广东本土电商平台。主动对接民建四川省委、省环保厅、省委台办等对口援助工作,落实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完成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办结“12345”政务服务事项334件。全面推行“三十三证合一”,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户7699户,新设市场主体数连续五年正增长。落实“营改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减免税款4.5亿元,帮助企业融资贷款3.6亿元。出台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制度,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五年来,我们持续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围绕“强农优工大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结构由17:47:36调整为14:30:56

农业优势地位更加稳固。以省委“10+3”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建设,发展高产核桃7.7万亩、优质魔芋1.5万亩、特色水果6.2万亩、蔬菜4.5万亩,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3.6万亩,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羊肚菌种植园区入围“第九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97万亩。实施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烘干率达到20%。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4个,15类产品入选“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专区,8产品获准注册“四川扶贫”公益商标。累计培育农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508个,是“十二五”期的2.1倍。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连续4年被评为粮食安全州长责任制县(市)考核优秀单位。

工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家;清理整治“小水电”61家;硬梁包电站开工建设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8家,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外贸出口达9000万元,是“十二五”期的1.15倍。以生态能源、优势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旅游产业规模更加壮大。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深挖“红+绿”旅游资源,成功创建泸定桥4A级景区和3个3A级景区,泸定桥景区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建旅游厕所17座,开放共享厕所140座,建成国省干道旅游接待服务区(站、点)4个,新增旅游停车场7500平方米。新培育6家星级农家乐、19家星级乡村酒店、54户达标民宿,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8个村被评为旅游扶贫示范村;冷碛镇入围全省旅游休闲型小镇,杵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团结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荣膺2019年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累计接待游客8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91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的3倍、4倍。

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迅猛。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冷碛综合农贸市场、德威城南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1个县级电子商务中心、1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75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投入运行,农村益农社覆盖率达100%。商贸流通脱贫攻坚示范县项目完工,建成4个乡镇农产品销售点、3个销售专柜,完善3个农贸市场配套设施。新培育13家限额以上商贸单位、2家服务业规上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基础增内涵,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为目标,实施城乡提升战略项目106个,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个,州级最美乡镇2个、最美村寨4个,城镇化率达47%。

旧城改造有力推进。康定“11.22”地震灾后重建5个项目实施完成,城区路灯亮化提升和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全面竣工;泸园大桥、沙坝至上田坝城市道路、安乐坝滨河路建成通车,瑞金路等6条城区道路完成改建,得志街及7条背街小巷改造如期完成;孙家沟立体停车场、沙坝纪念碑公园地下停车场建成运营;落实“片长+街长”制,出台《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加强市政秩序管理。有序释放国有土地,云玺湾、益州河锦等6个城市住宅小区高品质呈现,累计投资近12亿元。严格执行“七个凡是、七个一律”、农村土地建房“双审双控”,强力开展拆违除乱、土地乱象整治,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8件,拆除违建2942处、21万余平方米。

新城开发加速实施。完成“一纵、三横、四点、一带”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建设加速推进新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完成建设,滨河路建成通车,州教师发展中心等22个项目入驻新城。大坝教育园区、移民安置点等城市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收储土地2312亩,兑现群众自主创业补贴资金1.4亿元。加快解决新城开发历史遗留问题,BT项目清算接近尾声。

城乡基础日趋完善。完成城网12条线路改造及79个行政村电网建设,惠及群众6.6万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实施交通类项目277个,完成投资5.9亿元;新建通村通达、通村通畅、农村安保公路分别为74公里、247公里、163公里,实现乡镇通水泥路、行政村通公路、通水泥路“三个100%”;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条、建成村级招呼站52个,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完成85处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2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顺河堰水利工程及其渠系配套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改善灌面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1%。新建、维修防洪堤5公里,城市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大渡河大桥荣获桥梁界“诺贝尔奖”--IBC“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

五年来,我们持续惠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民生支出54.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9.1%,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卫生不断进步。累计投入教育项目资金2.8亿元,泸定中学、贡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改扩建等3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45%。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和“双线包保”工作机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检查。投资1.5亿元,完成10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44所贫困村卫生室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医技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远程会诊系统及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成运行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医保覆盖人群7.5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覆盖率达97%、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

社会保障不断优化。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2400余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6000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420人,城乡失业、失地无业农民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15人,分别较“十二五”期增2.3%、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配套财政资金1800余万元,保障1040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补助等资金7600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7万人次。办结“治欠保支”案件990件,帮助430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05亿元。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退役军人安置率达100%,发放抚恤补助金3600余万元,救助困难优抚对象213名,成功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综合功能用房装饰装修、图书馆改造、新华书店达标改造工程等项目;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覆盖率均达100%,2个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示范点,1个农家书屋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及汉藏文化图书流动服务点。启动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建立歌舞数据库、非遗资源库2个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开展送文化下乡379场次,7部作品斩获全州“新人新作”奖项。大渡河悬索桥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累计发放安装村村响23套、应急广播终端126套、户户通1888套,建成无线发射基站34个,州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五年来,我们持续护环境建家园,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始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打好打赢“八大战役”。加强对施工场所扬尘污染的监督执法,强力推进城区油烟污染整治,空气优良天数达100%,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考核长期位列全省前茅。完成2个城市和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整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7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完成7条河流划界入库工作,监测入河排污口1处,大渡河出入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类标准关停小水电7座,整改31强化河道砂石执法检查,依法关停砂石料场15家。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绿色防控面积20.5万亩。完成36个农用地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持续做好7个矿山企业重金属调查工作。

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大规模绿化,实施国省干道沿线绿化美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绿化国省干道1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03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造林2830,林草覆盖率达73.53%成功申报贡嘎东湖省级湿地公园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州级生态村40个、绿色家园1317,冷碛镇杵坭片区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州第一。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

扎实抓好突出问题整治。高质量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信访件5件;整改销号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46个、“回头看”问题36个。集中开展“绿色亮剑”“守护绿川”等系列专项行动,办理涉林案件174件。建立县、乡、村三级环境监管网格,畅通环保投诉渠道,加强道路交通、水电开发、工矿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起,有效打击和遏制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五年来,我们持续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作风建设新要求,着力加快政府行政方式转变,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打造“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政府。

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挂牌成立28个政府工作部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完成。深化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制度改革,构建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格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清理行政许可事项256项、公共服务事项259项、中介服务事项34项、“最多跑一次”事项52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累计流转土地4.38万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完成152个村清产核资、88个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36个村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完成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384件、政协委员提案及社情民意286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全面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公示,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对外签订合同协议合法性审查率达100%。严格行政执法资格审查,细化自由裁量权标准,推行重大行政处罚行为动态监管,推进“两法衔接”强化行政执法效能。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和民生项目公示、听证,健全民生工程征集机制,政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行政作风切实改善。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县属国有公司管理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重点投资项目和国企国资等审计成效明显,累计审计项目144,发现问题510个;狠抓正风肃纪,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9494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降幅达38.34%。开展政府系统“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和“三明三比三树”专项行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政府服务能力、水平和效率有了新提高。

此外,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圆满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进展顺利,气象、水文、人防、档案、侨务、妇女、残联、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持续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大力支持和县政协建言献策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工商联、援泸干部、驻泸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泸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把发展作为加快社会进程的关键,不断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有优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了工作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第一职责和使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全县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强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有效破解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和瓶颈制约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立健全责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经验是全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任务依然较重。二是受经济下行和要素供给趋紧影响,投资增有所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非法集资、不良贷款等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三是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存在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率不高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切实加以解决,以新形象迎接“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百年交汇期多重重大战略在泸定交汇叠加,为泸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涉藏地区支持力度,为泸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国家、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助于泸定加快拓展成渝大市场,主动接受成渝辐射,融入更大区域系统加快发展州委推动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全力推进甘孜新区建设,打造大渡河乡村振兴示范带,有助于泸定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编制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泸定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了遵循。

“十四五”时期泸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县委“1336”发展思路,聚焦“一年有起色、三年大变化、五年换新颜”工作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联动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不断丰富“红城绿谷、康养泸定”新内涵加快融入“康泸新”一体化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面开启建设美丽繁荣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主要奋斗具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9.1%,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2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3亿元。以旅游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2859,游客人数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第一,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三落实”“四不摘,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加强返贫监测,着力解决相对贫困和贫困边缘群体现实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效。做好甘孜新区、四川民族学院建设等重大工程移民安置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新业态,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城乡居民就业渠道,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第二,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城镇建设、人口布局、产业发展相协调,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和国省道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东综合交通次级枢纽。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能源输送体系,打造全州重要电力输送平台。大力实施小农水灌溉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统筹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问题。充分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泛普惠的信息网络,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第三,促进全域空间融合发展科学划分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深入实施全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以县城和甘孜新区为核心,大渡河河谷产业带为主轴,大渡河南北中区域支撑,形成双核引领、一带支撑、三区协调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建设全州副中心城市。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四态合一”的城乡形态,提升特色城镇承载能力,城镇化率达到50%。大力推进大渡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力推动“五大振兴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保护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持续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积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提升社会事业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教育提升行动,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普通高中优质化、职业教育集团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州优质教育中心。大力实施“健康泸定2030”行动计划,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持续增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继续完善和实施优生优育政策,强化计划生育日常管理与服务,促进人口持续均衡发展。

第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建设数字化影院、农村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提档升级农家书屋,完成86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阅读、公益电影放映、广场文艺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广电传输网络升级改造,加强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环网、城镇广播电视5G网络建设。完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景区、乡镇中心校应急广播终端60个,扩大应急广播覆盖面。

第七,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突破人才和科技制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

第八,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全面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推进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全民守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治和法治保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全面增强国防动员力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省、州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要求,围绕县委“1336”发展思路,以“红色泸定宣传年”“建设泸定推进年”“重塑泸定夯基年”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千方百计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行法治、创和谐,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40.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9.7%。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统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三项重点工作,精准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持续扩大招商实效。借助西博会、农博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平台,积极开展开放招商提升年活动,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制定全员招商工作方案,加快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好项目。重点紧盯燃气管网配套、现代仓储物流基地、新城星级酒店等在谈项目,加快推进牛背山“莫忘山谷”等项目,力争全年签约千万元级项目5个以上,到位招商引资资金10亿元以上。

持续提高项目质量。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突出抓好谋划、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三个一批”梯次推进格局。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资金争取工作,确保全年新谋划项目25个以上。强化联审联批,加快项目建设,紧盯43个年度重点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19个、竣工15个,完成投35亿元以上。加快实施债券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好金融机构资金撬动作用,有效扩大民间投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亲商安商的政商环境。坚决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打通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工程投标、银行融资等方面的“最后一公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让企业轻装上阵。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家队伍,力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8500户、民营企业达到1000户。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力争5家个体工商户新转为小微企业,2家小微企业升级为“四”企业。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打造康东物流产业园区,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全面提高发展质量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加快调整产业、产能、产品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集聚新兴产业。

优质发展精特农业。“三个五万亩”提质增效为基础,以家庭农场为载体,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大力探索发展“数字农业”和“定制农业”,建设特色农业产业14.67万亩;做大做强泸定仙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特色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推进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晋位。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营销,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四川扶贫”公益商标3个。充分发挥好益农社、供销社作用,积极开展农特产品定向订销活动。继续抓好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工程,完成优质生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年出栏生猪40万头以上,建设辐射全州的优质商品猪基地。

优化生态绿色工业。以集约化、标准化为导向,突出农特产品加工、“工业+旅游+商贸服务”功能定位,启动甘孜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全面推进硬梁包水电站项目建设,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大力引进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和服务型企业,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成水电消纳示范点建设;加快水电外输通道建设。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户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7.95亿元,11%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处置“僵尸企业”。

高质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持续提升文化旅游业,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及《牛背山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如期完成“两桥一馆一道”项目实施,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完成泸定桥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二期)、樱桃谷景区、烹坝318线自驾游宿营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启动二郎山旅游公路建设持续推进泸定桥创5A、杵坭樱桃谷创4A,开业“川藏第一桥”蹦极打卡点、“云海圣地”牛背山等景区景点,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跻身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列;序开展“四季文旅”系列活动确保全年接待游客2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三、着力打好三大攻坚,全面补齐发展短板

把打好三大攻坚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破解瓶颈制约、加快经济发展的硬任务,尽锐出战,务求全胜,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快收官水电移民。紧紧扭住“决战大渡河流域移民安置三年攻坚”目标,抓好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移民安置竣工验收,全力推进“雨大路”建设、塌岸治理、移民资金清理、调规调概等工作;完成硬梁包电站扯索坝、二里坝安置点建设,确保移民搬迁入住。不断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发展,按计划完成年度移民后扶项目,努力打造全省水电移民后期产业扶持示范点,真正实现群众搬得进、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争创全省和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全力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巩固提升3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新启动3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项重点任务”,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走深走实。把准“后脱贫时代”特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不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开展预警监测行动,跟进帮扶措施,筑牢返贫防线。加快推进“1+N”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旅结合型田园综合体,集中化、规模化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产品,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精细开展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泸定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集中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执法改革,优化执法队伍,理顺职能配置,加强执法监管,提高执法效能。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大力开展法治示范乡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继续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制度,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向基层延伸。抓实抓细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地灾防治、城市消防、综合应急救援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着力抓好城乡融合,全面丰富发展内涵

坚持“康泸新”一体化协同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全州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构建区域新型城镇化体系,奋力推动率先崛起、高位发展

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新城“一纵、一横、一点”项目建设,提升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速推进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8亿元;启动学院选址片区防洪堤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新城土地收储;完成新城BT项目清算工作。围绕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二、三期项目建设,配套规划新城业态布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新城,着力新城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

推进老城升级更新。加快老城区路网建设,完成彝海路、安乐坝南北干道工程建设,推进城市主干道行道树、花草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全面提升老城颜值。全面推进税干校、工会等已出让商业小区开发建设工作。实施阳辉桥居民点、“大转弯”粮食局、安乐坝机械厂、船头大渡河沿线(左岸)等片区业态提升,完成6条背街小巷综合改造提升,加快中心镇、特色村寨打造建设,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灯下黑”问题。

健全基础设施配套。加力推进川藏铁路、泸石高速、雅康高速互通连接线二期工程3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5亿元;竣工验收荥泸路泸定段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兴隆汉源等公路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川藏铁路配套农村公路建设相关工作。完成大渡河城区段防洪堤及冷碛黑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启动冷碛镇桐子林、兴隆镇沈村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建成德威、烹坝供电所,完成城乡电力体制改革移交,实现全县供电“同网同价”。以“智慧泸定”建设为抓手,突出“互联网+”领域重点,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方向,高标准谋划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量力而行、全力以赴,集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等政策衔接,鼓励市场主体稳定吸纳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50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上。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强化医疗机构行业监管,巩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养老设施设备适老化改造工程。继续落实好优抚安置相关政策,高标准推进退役军人服务大厅文化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加快推进泸定桥小学综合楼、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县管校聘”,充分发挥“兼职督学”教育督导作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建成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加力推进县人民医院2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做好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三线一网底”,大力实施“健康泸定2030”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兴盛繁荣文体事业。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继续免费开放三馆一站”,推进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开展县文化馆评级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完成46处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普查;抓好非遗传承和保护,做好传承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六、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转换发展动能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完善县乡村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梳理完善下放乡镇法定行权事项。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提升监管效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综合治税,深挖增收潜力,鼓励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属地法人化。有序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中执行进度“双监控”,实施“区块链+财会监管”、财政资金国库支付电子化、非税收入收缴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等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实现财政和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集体资产、资源“三权分离”,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土地三调”,深化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强化土地统一储备、统一“熟地”供应,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新增占补平衡用地指标880亩。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建成“1+5+5+N”的经营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经营主体。

七、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发展能力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让泸定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心组织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八大战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大渡河流域十年禁捕,完成河湖划界和入库工作加强污水处置管网配套建设,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围绕“十四五”污染物控制目标任务,做好总量减排工作。力争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继续加强道路交通、景区建设、水电开发等重点行业领域环境执法检查,始终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

筑牢生态安全大屏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环境风险防范,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保、退耕还林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完成206万亩天然林及天然商品林、93万亩草原常年管护,实行森林草原网格化管理,提升绿化精细管护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林意识,推行“林长制”,完善智慧林草、林草管护设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警系统,全力打好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攻坚战。

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推动资源协调开发,构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体系。继续落“一规划、两方案”,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达到要求,统筹实施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5个年度项目。切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夯实发展保障

大力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规范、高效、为民的政务环境。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提升政府系统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增强担当作为意识和能力。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健全岗位履职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督促引导政府系统公职人员履职尽责、勤政有为、真抓实干,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懒政怠政,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完善督促检查、纠错问责机制,处理好政策落实中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破除“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规章制定程序,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继续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启动“八五”普法。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持续加强廉政建设。深化拓展政府系统“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格正风肃纪,严肃执纪问责。加强党规政纪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加强审计全过程跟踪管理,全力推进审计全覆盖。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风险排查;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以廉洁从政和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改善民生,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信念坚定、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泸定精神,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高度负责的敬业情感、锐意进取的务实举措、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美丽繁荣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而努力奋斗

                                            

泸定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1年3月20日

(共印550份)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三落实”“四不摘”:指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双协议”:指移民安置协议和移民安置房代建协议。

3.“大渡河风景道产业联盟”:指由乐山市、雅安市、甘孜州、阿坝州下辖的11个大渡河沿线的县市发起组建的旅游联盟。

4.“一纵、一横、一点”:指泸定新城“复兴”大道、新城自来水厂至“复兴”大道道路工程、上田坝安置房工程。

5.“四张清单”:指重大风险清单、突出问题清单、整改任务清单和完善制度清单。

6.“三个增长”:指公共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7.“双线包保”:指领导包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学生,对具体包保的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实行奖惩制度,并同平模评优、提职晋级结合起来。

8.“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其重点是放活经营权。

9.“四条底线”:经济增长、生态优化、民生保障、社会稳定底线。

10.“五大战略”:文旅兴城、产业提升、乡村振兴、开放合作依法治县战略。

11.“四态合一”:指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划体系,以规划指导城市产业、形态的建设,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和形态的融合。

12.“两桥一馆一道”:指泸定桥、雅康高速泸定特大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环泸定桥市民绿道。

13.“三权分离”: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14.“1+5+5+N”的经营服务体系:1个县级社有企业、5个乡镇中心供销合作社;以5个乡镇心供销合作社辐射其余5个农村综合服务社;完成中心村服务网点建设;发展N个基层网点。

15.“三馆一站”:指文化馆、图书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各乡镇文化站。

16.“一规划、两方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2021实施方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

附件: